• 189-2682-9739
专注窗帘定制23  年 一站式室内外遮阳定制提供商
4新闻资讯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资讯  -> 港龙动态

问一问:关于选购窗帘时如何判断其遮光性?

文章出处:港龙动态 责任编辑:东莞市港龙窗帘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9-16
  ​选购窗帘时,遮光性的判断需结合 “直观观察、实际测试、参数核对、细节验证” 四个维度,避免仅凭 “颜色深浅” 或商家宣传误判,确保遮光性匹配空间需求(如卧室需全遮光、客厅需半遮光)。以下是具体可操作的判断方法,覆盖线上与线下选购场景:
窗帘
一、线下选购:直观测试 + 手感判断(直接准确)
线下门店选购时,可通过 “现场模拟光线” 和 “材质观察” 快速判断遮光性,适合能接触实物的场景:
1. 透光测试:模拟实际使用场景
这是核心的判断方法,通过 “遮挡光线” 观察透光程度,直接反映遮光效果:
步骤 1:找光源:选择门店内有强光的区域(如靠近窗户的位置、射灯下方),或用手机手电筒模拟光源(光线集中,便于观察)。
步骤 2:遮挡测试:将窗帘面料单层(或按实际使用层数,如 “纱帘 + 布帘” 组合)覆盖在光源前,观察面料另一侧的透光情况:
全遮光(遮光率≥90%):面料另一侧完全看不到光源轮廓,仅能感受到微弱明暗变化(如手电筒照射后,对面无明显光斑),适合卧室、影音室。
半遮光(遮光率 50%-80%):能看到光源的模糊轮廓,但无刺眼光线穿透(如阳光照射后,室内光线柔和,无直射光斑),适合客厅、书房。
透光(遮光率<50%):能清晰看到光源轮廓,光线穿透明显(如纱帘、薄棉麻帘),仅能过滤强光、保护隐私,需搭配遮光帘使用,适合阳台、玄关。
注意:测试时需用 “单层面料”(部分商家会叠两层展示,易误导),且避免在昏暗环境测试(无法准确判断透光差异)。
2. 材质与工艺判断:从面料特性辅助判断
遮光性与面料的 “厚度、密度、涂层工艺” 直接相关,可通过手感和外观细节辅助判断:
看厚度:相同材质下,面料越厚,遮光性通常越强(如厚款聚酯纤维>薄款聚酯纤维,丝绒>棉麻);但需注意 “厚≠遮光好”(如蓬松的薄纱虽厚,遮光性仍差),需结合透光测试。
看密度:观察面料纹理的紧密程度 —— 纹理越紧密(如高支高密聚酯纤维、加密棉麻),光线越难穿透;若面料缝隙明显(如稀疏的亚麻、镂空花纹),遮光性通常较弱。
看涂层:部分遮光帘会在面料背面添加 “遮光涂层”(常见为白色、银色胶涂层),用手触摸涂层表面,若手感平滑、均匀,无脱落痕迹,遮光性通常更稳定(涂层可阻挡 90% 以上光线);但需注意:劣质涂层易老化脱落,可轻轻揉搓涂层,若有粉末脱落,不建议选购。
看层数:双层或多层复合面料(如 “遮光布 + 装饰布” 复合)的遮光性远优于单层面料,适合对遮光要求极高的场景(如夜班族卧室、影音室),可通过面料边缘观察层数(复合面料边缘会有明显分层)。
二、线上选购:参数核对 + 场景验证(规避宣传陷阱)
线上选购无法接触实物,需通过 “商家提供的客观信息” 和 “用户反馈” 间接判断,重点规避 “文字游戏”(如 “遮光”≠“全遮光”):
1. 核对 “遮光率” 参数:拒绝模糊宣传
看明确数值:要求商家提供具体 “遮光率”(如 “遮光率 95%”“遮光率 60%”),而非模糊描述(如 “有效遮光”“强遮光”)。国标中无 “遮光率” 强制标准,但行业通用划分是:
全遮光:遮光率≥90%(标注 “全遮光”“避光”);
半遮光:遮光率 50%-80%(标注 “半遮光”“防晒”);
透光:遮光率<50%(标注 “透光”“纱帘”)。
看测试条件:部分商家会标注遮光率的测试条件(如 “单层测试遮光率 90%”“双层测试遮光率 98%”),需确认是否与你的使用场景一致(如你计划单层使用,需关注 “单层遮光率”)。
警惕 “虚假参数”:若低价窗帘标注 “遮光率 99%”,需结合用户评价验证(大概率存在虚标);优先选择有 “第三方检测报告” 的品牌(报告中会明确遮光率测试结果)。
2. 参考用户评价与晒图:关注 “真实场景反馈”
找 “透光晒图”:在商品评价中搜索 “遮光”“透光”“阳光” 等关键词,查看用户在实际环境中的晒图(如 “白天拉帘后卧室的光线”“晚上开灯后外面是否能看到内部”),重点关注朝东 / 朝西窗户的用户反馈(早晚阳光直射,更能体现遮光效果)。
看 “长期反馈”:部分窗帘使用 1-3 个月后,涂层会脱落、面料会透光性增强,需关注 “追评” 中是否有 “遮光性下降” 的反馈(如 “洗后遮光变差”“暴晒后透光明显”)。
问客服 “具体场景”:向客服明确你的需求(如 “卧室朝东,需要早上不被阳光晃醒,这款够不够?”),若客服仅模糊回答 “够遮光”,而非承诺 “拉帘后无明显光线”,需谨慎选择;可要求客服提供 “实际遮光视频”(部分品牌支持)。
3. 查看面料成分:从材质特性辅助判断
线上选购时,通过商品详情页的 “面料成分” 可初步判断遮光性:
高遮光材质:详情页标注 “100% 聚酯纤维(遮光款)”“丝绒”“雪尼尔(加厚)”“遮光涂层布”,通常遮光性较好;
中低遮光材质:标注 “棉麻(薄款)”“亚麻”“纱”“蕾丝”,通常遮光性较弱,需搭配遮光帘;
避坑提示:避免选择 “化纤混纺(未标注遮光)”“薄款印花布”(印花图案可能导致面料密度不均,透光性不稳定),除非明确标注遮光率。
三、通用判断技巧:避开 “常见误区”
选购时易因 “主观认知偏差” 误判遮光性,需避开以下 3 个误区:
1. 误区 1:“颜色越深,遮光性越强”
颜色深浅与遮光性有一定关联,但并非绝对:
相同材质下,深色(如深灰、墨绿)比浅色(如米白、浅蓝)遮光性略强(约 5%-10%),但差异有限;
若浅色面料有 “遮光涂层”(如白色遮光布),其遮光性会远优于无涂层的深色面料(如深灰薄棉麻);
示例:白色涂层聚酯纤维帘(遮光率 90%)>深灰无涂层棉麻帘(遮光率 60%)。
结论:颜色仅作参考,核心看 “涂层、厚度、密度”,并结合透光测试。
2. 误区 2:“纱帘 + 布帘组合,一定够遮光”
纱帘本身无遮光性(仅透光不透视),组合的遮光性完全取决于 “布帘”:
若布帘是半遮光(遮光率 60%),即使加纱帘,整体遮光性仍为 60%(纱帘无法增强遮光);
若需 “白天拉纱帘透光,晚上拉布帘全遮光”,需确保布帘是 “全遮光款”(遮光率≥90%),而非依赖纱帘。
3. 误区 3:“洗后遮光性不变”
部分窗帘清洗后会因 “涂层脱落、面料收缩” 导致遮光性下降,需提前确认:
可机洗的遮光帘(如聚酯纤维):选择 “涂层耐洗” 的款式(详情页标注 “可机洗,遮光性不变”),避免水洗后涂层脱落;
干洗材质(如丝绒、天鹅绒):需干洗,避免水洗导致面料变形、密度变松,影响遮光性;
测试方法(线下):可蘸少量水轻擦面料涂层,若涂层无脱落、无晕染,耐洗性通常较好。

走进港龙
关于我们
企业形象
荣誉资质
安装现场
产品中心
办公窗帘
电动窗帘
软门帘
折叠门
家用窗帘
聚焦港龙
港龙动态
行业资讯
窗帘百科
常见问题
联系港龙
联系方式
在线留言
微信咨询 手机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
微信咨询 手机按钮 微信公众号
版权所有:东莞市港龙窗帘有限公司 [BMAP] [GMAP] 【网站管理粤ICP备19106380号
咨询

电话

固定电话

0769-83819168

业务咨询(龙先生)

189 2682 9739

微信

二维码

加微信好友

公众号

二维码

关注公众号

抖音

抖音二维码

关注抖音

邮箱

电子邮箱

glong168@126.com
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